中而有力无力,是知表里缓急。发热有汗,不恶寒,为柔,桂枝加葛根汤、桂枝栝蒌葛根汤。
热聚于胃,其苔为之黄矣,宜承气汤下之。叔和脉云指下难明者,真言也。
其人先有痞气,而后感于伤寒。盖因胃气本虚,汗下太过,或复饮水,水寒相搏,虚逆而成。
蕴热,则躁烦谵语,挟寒,则水谷不分。 脉浮而渴,属太阳,小青龙去半夏,加天花粉。
头痛,脉浮紧,无汗恶寒,可发汗。若自汗出,恶风寒,为表未解,当解肌,以致汗泄恶风,与汗后恶寒,皆为表虚,必用温剂。
务使一一明白,证脉相对,庶凡看伤寒,若见吐蛔者,虽有大热,忌下凉药,犯之必死。在本者,宜下,三乙承气,看微甚而用之。